站在江边,江阴大桥却似一把碧色巨钥横阵在江海门户上,尽显威严雄伟之美。

巨大的摩崖石刻,锁航要塞,锁尽长江天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进鹅鼻防空洞,从外部一点也看不出来,洞口十分隐蔽。如果没有人提示,根本就不知道这里面还会有一个200多米长的防空洞。

鹅鼻洞全长216米,洞高2米,宽1.5米、这里冬暖夏凉。

这个鹅鼻防空洞存在大约已有80多年了,当年国民政府为抵制日寇入侵,加紧长江防备,在沿江修筑炮台的同时,挖通修筑了贯穿鹅山南北的这座山洞,共216米长,11个弹药库,作为蓄存武器弹药、人员之用。工程在当时基本上都是人工挖掘的,可想而之是多么的不容易。日寇侵占南京时,国民党军就秘密地把此洞封存了,所以才得以保存。抗战胜利后,此洞才被重新打开,在解放大军百万雄师渡江时,策划江阴要塞国民党守军成功起义,鹅鼻防空洞虽固若金汤,解放大军却没有费吹灰之力就让江阴要塞重新回到人民怀胞。
  
渡江第一船,船主是王小弟,在百万雄师渡江战役中首先从苏北正东圩出发,在渡江东线,最先快速到达江阴申港徐村渡口,正是王小弟这只木船,多次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来回运送六次,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了纪念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后,被华东解放军授予了“渡江英雄第一船”的称号。
   
江阴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江面短窄,水流平缓,号称江海门户,锁航要塞,是南北两岸渡江的首选地,历来战争不断,其江阴要塞是吴淞口后的第二道由海入江的江防咽喉。江阴要塞军事文化博物馆,即为纪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博物馆内,从古代故事厅到古炮台厅,从抗日战争厅演绎到渡江战役厅,从近代故事厅发展到现代军事厅,馆内的“渡江第一船”、清代古炮,以及小石湾古炮台,无不展现了江阴曾经的军事辉煌。

(by:仁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