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位于江阴市黄山南麓,距离城区仅2公里,博物馆由馆外部分、馆内部分和小石湾古炮台部分等组成。
“军博馆正门”
▼1.馆外部分▼
渡江第一船
博物馆门前摆放着一艘普普通通的木船,但是它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五百多公里的战场上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这就是在1949年解放军横渡长江时立下了大功的渔民王小弟的普通渔船,也是在解放后,为了纪念我们渡江战役的胜利被中国解放军第二十八军授予了“渡江英雄第一船”的称号。
城楼
接下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城楼上悬挂着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的牌匾,这几个字是由我们的前国防部部长迟浩田先生所写的,而最上面的江阴要塞几个字是由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先生写的。
坑道展示区
下面进入我们的博物馆,首先先去我们的坑道展示区,去感受下浓浓的军事氛围。进入长长的坑道展示区,大家可以在我们左手边的墙上看到整个渡江侦察记的连环画,通过这些漫画的介绍,可以让我们来缅怀那段历史,打开尘封的记忆。
——渡江侦察记讲的就是在1949年,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当时面临崩溃的国民党军队还在垂死挣扎,就在渡江前夕,我军某部的李连长接到命令率领一班侦查员渡江去侦查敌情。在当地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搞到了江防工事图和侦查到榴弹炮阵地的情况。虽然在侦查过程中,不断被敌人发现,出动了大批的军队企图消灭侦察兵。但是他们依然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我军的胜利渡江创造了条件。
加农炮
在我们的面前摆放的两门炮就叫做加农炮,它们都是用作于现代军事作战的,虽然两门炮性质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右手边的大炮它的炮管长于另外一门,所以它的射程就比较远。但是它们的威力却没有榴弹炮来的大。
耀威大将军古炮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两门清朝时期的大炮,当时清政府所制造的炮都是用将军来命名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的耀威大将军古炮。它是在1843年的时候由两江总督和江南制造局所建造的,当时清政府所建造的炮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炮身上有很明确的记载,包括制造年限,装弹数量等。大家可以仔细的看一下。
耀武大将军古炮
耀武大将军是1986年从小石湾出土的万斤巨炮,建于清咸丰十年,军事博物馆建成后,迁移至此,说起巨炮,它的装弹和现在完全不同,有见过土枪土炮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它们是先装填火药然,后装弹丸,弹丸早期是石质圆型,后期是铁质圆型,实心的不会爆炸。至18世纪末期才有内装火药的可爆炸的弹丸但是是没有撞击式的引信,而是用延时引信,难怪当年的清政府用巨炮攻打洋人的船舰没有什么效果,最终被列强欺凌,这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为了与我们博物馆的主题所相符合,我们博物馆也别出心裁,用迷彩网把我们的城墙和碉堡台都覆盖起来,这些迷彩网都是从北京军事博物馆所拿过来的。同时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两边的路灯都很有特色,用的是头盔的造型,我们的指示牌是子弹头的形状。
振武将军古炮、英制铁炮
▼2.馆内部分▼
馆身
军事文化博物馆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深刻地去感受军事文化,不光为大家准备了实景展示区,还为大家布置了一个展览馆来介绍了发生在江阴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博物馆里以图片,文字和物品相结合的形式来展现了在我们江阴这块热土上所发生过的轰轰烈烈的战事,同时也给大家增加点军事方面的知识。
兵器史话
你可以了解到异彩纷呈的冷兵器、石器兵器、青铜兵器、铁器兵器、十八般武器展示区、各显神通的火器、早期的火器、火铳的发明和发展、枪炮在外来技术影响下的发展。
炮台风云
江阴具有无以伦比的地理优势,长江至此江面最狭处仅1.5公里,天然形成了“锁航要塞”的险峻形势,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360多年,构筑了以黄山为核心的沿江数十千米的要塞区域,本展区以翔实的资料、感人的故事,带领我们走进江阴炮台从明代到抗战时期的历史风云当中。
抗战烽火
雄师渡江
这里全面展示了江阴要塞起义的全过程,带给人们走向光明、雄姿英发的感受。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东起江阴,西至九江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在炮台总台长唐秉琳等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举行阵前起义,活捉少将司令戴戎光,把国民党苦心经营的江防要隘,变成我东路大军胜利南下的前进基地。
远洋航天
本展区展出通讯卫星、神五、神六、神七航天飞机和五艘远望号的模型,以及远望号上使用的测量仪器、用具等,大家可以了解江阴在新时期的军事地位。
▼3.小石湾古炮台区▼
通湾栈道
在这长达300米的栈道上,你可以看到江阴长江大桥,而且角度也是极佳的。
小石湾古炮台馆
馆内陈列着两架耀威大将军铁炮及一些展板形式的文史资料。
馆外
其他视角
|